湖北紡織行業在2010年前10個月營業收入突破千億、達到1001.4億元,全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200億元、超額完成千億目標的基礎上,積極穩健籌劃未來——“十二五”期間,精心創新品牌,解決產業瓶頸制約,除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外,全省紡織業調整終端品結構,促進化纖、紡織、印染、服裝四大產業升級。同時打造鄂東服裝走廊、長江產業帶5大產業帶力撐湖北企業破千億 江漢產業帶、苧麻特色產業園和蠶絲綢加工基地等5大區域結構板塊,建設30個左右紡織服裝專業園區。 據該省經信委介紹,“十一五”期間,棉紡等初級加工產業基本完成了產業轉移。下一個五年,織布,印染和服裝等終端產業將迎來產業轉移熱潮。整個行業將在產業轉移和技術升級中“強筋壯骨”。 以武漢為龍頭,黃石、鄂州、黃岡、仙桃、潛江、天門為重點,建設鄂東服裝走廊。該區域擁有美爾雅、美島、貓人、愛帝、紅人等多家知名自主品牌,規模以上服裝工業銷售收入、出口、利潤占全省規模以上服裝企業銷售收入、出口、利潤的80%。同時加強與“1+8”武漢城市圈建設規劃相銜接,將武漢建設成為設計、信息、物流、服飾文化發布中心,服裝及面輔料市場集散中心;將周邊8市建設成為服裝生產、出口基地,建設與國際國內大型面料企業和專業市場對接,降低成本,完善產業鏈。使這一區域成為華中地區最大服裝加工密集區和集散中心。 江漢流域現有紗錠占全省的70%以上。未來5年將將充分利用江漢流域棉花種植優勢、紡織服裝產業基礎、化學纖維及武漢80萬噸乙烯的優勢,在武漢、孝感、天門、仙桃、荊門、襄樊等地建設紡織服裝綠色產業基地。 苧麻特色產業園將以市場為導向,從改良苧麻品種入手,穩定和擴大現有苧麻種植面積,提高原麻品質;以壯大加工能力為重點,以發展集中脫膠、集中印染為突破口、減少環境污染、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;以高新技術的研發運用為支撐,全面推進產業技術升級,引進和創造國際知名苧麻服裝品牌,增強產業競爭力。僅咸安到2015年,苧麻種植面積將達15萬畝,其中高支優質苧麻面積約5萬畝;苧麻加工紡紗能力、實現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00萬錠和100億元,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、供、銷、農、工、貿一體化發展的苧麻產業格局,建成為全國最大的苧麻種植、紡織、印染加工、出口產業集群。 |